Press "Enter" to skip to content

歡迎來到大姐不跑三點半,我是Selena陳珮甄,很高興認識你!

與其用「銀貨兩訖」的角度看勞資關係,還不如用「共好」的方式經營

年輕一代的求職者,對於未來的大餅已經越來越無感。他們要的是「立刻」、「有感」的好處。

有人會說年輕人短視、只看眼前。這些批評就像二十年前,老一代責怪七年級是草莓族;立足過去的榮景、檢討眼前的人,通通是不如我努力的爛草莓。

如果不能換位思考,就永遠無法與新一代溝通、達成雙贏。

不從年輕人的角度,去理解看不到未來的不安與苦悶,又如何能激勵他們,為自己而戰?

➖

2002年,我大學畢業。那年在台北的企管系同學平均起薪兩萬八,但比我們大一屆的學長,通常拿到三萬。

那年在三重,3菜1飯有半顆滷蛋的雞腿便當,一個65。我那時原本要與交換學生時期認識的對象結婚,看的房子集中在石牌站附近,三房老公寓,房價大約一千兩百萬。

20年後的今天,起薪2萬5不在少數,一個雞腿便當至少百元起跳。房價就更不用談了,漲了3倍有吧。如果一開始投胎投壞了,就算兩顆腎都賣掉、也籌不出頭期款。

以前只要認真勤勉上班,幾年後就能揹房貸,給家人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。但現在房價飛漲,再怎麼努力工作,年薪百萬、甚至兩三百萬,都很難負擔得起都會區的房子。

以前說要為「未來」打拚;但現在看未來,好遠、又好黯淡。

自己再怎麼努力,都比不上有家人幫忙出頭期款的同學;認真加班,存下來的錢就那麼一點。是不是乾脆斜槓,還能給自己一點機會?

我住內湖,多數住戶就在內科上班;但地下室的機車停車場,好幾台車後頭都繫著粉紅或黑綠色的外送箱。

要怪年輕人不專心工作嗎?

不如說,他們看不到專心工作的好處。

這個世代,已經沒有值得期待的「以後」。

沒有「台灣錢淹腳目」處處商機的景氣、沒有美國向台灣大量進口商品的紅利。

起薪比20年前低、物價卻幾乎是兩倍;生活品質只好壓縮再壓縮。未來到底有什麼盼頭?

於是握在手裡的,只剩現在。

不願意忍耐、不開心就離開工作,反正薪水那麼低。

反正,除了當沖股票或中樂透,

我的人生,永遠不會有翻轉的機會。

➖

我不是要站在年輕人的角度、譴責老闆。

只是告訴跟我同一世代的中年人,如果你需要管理員工,就得先理解他們面臨的絕望感,與我們過去「努力就有希望」的氛圍完全不同。

華麗的辦公室、永遠補滿的零食櫃,或看似優渥的員工福利,已不是重點。願意待在傳統職場求職的這一群,在乎的是「拿得到的紅利」,而不是「誰知道能不能兌現的大餅」。

薪水不會是最重要的;否則全台灣的年輕人都會跑去台積電,他們家永遠都不必招工。

年輕人渴望的,是「平衡」與「自我成長」。

薪水高很讚,但如果高到我得犧牲生活,掰掰。

低薪壓榨、試圖說服我這些經驗值會帶來更好的未來,我也不想聽。

這世代的孩子,聰明、反應快。他們不是不願意努力,

他們只是 #需要一個好的理由, #讓他們為自己而戰。

合理的薪資_與個人職涯的加分歷練,會是說服年輕人投入工作的重點。

招募前,不只說明公司需要怎樣的人、做怎樣的事,

更要說明任職期間,該員工會有哪些歷練、獲得什麼經驗值,對他未來的職涯有什麼具體幫助。

雇主不能只是想自己想要的,更要 #理解應徵者期待獲得什麼,才有可能 #招聘到有內在動力的員工。

現在是搶人的時代,人力的短缺,不只因為出生率的下降,非典型就業(例如開Uber、當YTer、跑熊貓)也瓜分了部分人力。

雇主需要創造的,是具體的就業誘因,吸引那群有野心、願意透過職涯累積競爭力的人。

與其用「銀貨兩訖」的角度看勞資關係,還不如用「共好」的方式經營。

人才填補了公司的營運需求;同時也在個人職涯上拿到星星。

這才是雙贏的僱傭關係。

===

這篇文中的照片,是我上週到台大開會後拍的。由台大校友組成的這家新創,請我擔任實習生計畫的職涯諮詢導師、同時為中階主管進行領導力培訓。

與其花力氣抱怨員工不懂事,還不如想想如何讓願意做、有能力的孩子,成為公司的一份子,並發展他們的能力,讓績效極大化。

下次再聊聊我的觀察,關於如何引導90後的新世代,成為能獨當一面的可靠人才。

head

SELENA陳珮甄
selena.tw@gmail.com

從困頓的童年中奮力長大,半工半讀念完研究所,將自己擠進最好的外商公司,卻又不安於安逸展開嶄新探險。職涯跌宕,待過新創公司、也創過業;在傳統營利公司當過經理人,也在社會企業耕耘好多年。走過婚姻的花開花落,也曾與癌症共處,學著與自己的身體共榮。在各種艱險危難間,我用我自己的方式,活成我想要的人生。 而我願將過程淬煉出的養分,分享給你。在一個又一個不容易的選擇題作答期間,大姐陪著你。


個人職涯諮詢&企業顧問內訓:提案/溝通/新事業開發。歡迎Email聯繫。